【项目背景】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落实“双碳”目标实现绿色发展指明了方向。要实现“双碳”目标,必须要集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以减碳目标促进改革,在发展方式、能源结构、社会观念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系统性变革,《中国绿色低碳企业家联合成长计划》在时代风口下应运而生。
本计划由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发起,联合阿里云、华软资本集团、计然集团等在碳中和系统解决方案、数智零碳技术、绿色金融机构、双碳相关行业头部企业共同参与,共同研究政策战略、探讨技术路径、对接项目需求、共创行业双碳标准、萃取行业创新实践,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生态圈,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首席科学家导师团】
本项目特邀来自上海交大和产业、金融、咨询圈资深专家组成四大首席科学家和导师团,引领开展课题研究与产业实践赋能。
【项目特色】
三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三大城市标杆游学研修;
四大导师:聚焦创新技术、行业应用、金融赋能和专业服务领域特邀四大导师辅导赋能;
五大模块:围绕政策、技术、金融、交易和解决方案五大模块系统研修;
六大收益:将从顶层设计、闭环落地、营造生态、导师赋能、行业对标和解决方案等六大方面为学员及学员企业带来收益。
【项目模块】
模块一:碳·政策 |
|
课程01:二十大后能源政策方向与我国“双碳”战略布局 |
课程02:我国重点行业双碳政策实施进展及国际市场展望 |
ü 我国“双碳”目标及其背景 ü 能源战略一五到十四五 ü 二十大后能源政策方向解读 ü 双碳所属行业的运行动态分析 |
ü 国际碳中和进程、当前碳排放和市场投资数据分析 ü IPCC第六次评估报告及能源价格、碳价格通胀影响 ü 我国“双碳”政策体系实施及“十四五”趋势预判 ü 重点产业转型及气候投融资政策 |
模块二:碳·技术 |
|
课程03:碳中和愿景下的能源转型:机遇与挑战 |
课程04:生态环境保护技术前沿展望 |
ü 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 ü 能源转型与深刻变革之路 ü 新能源与储能 ü 能源互联网智慧能源 ü 气候投融资助推能源转型 |
ü 固体废物处理与资源化技术前沿 ü 水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前沿 ü 污染控制技术(包括重金属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的控制技术)前沿 ü 环境催化与功能材料技术前沿 ü 生态环境系统与健康技术前沿 |
课程05:智慧能源产业数字化转型——阿里云的创新实践 |
课程06: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与林业碳汇 |
ü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价值与前景 ü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的应用场景 ü 阿里云的思考与创新探索 ü 阿里云的行业解决方案及其应用 |
ü 生态产品的类型与价值评估 ü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方式 ü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保障机制 ü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及其实践 |
模块三:碳·交易 |
|
课程07:“双碳”目标下国内碳市场进展及企业绿色转型路径 |
课程08:碳管理体系建设标准构成与建设路径 |
ü 碳排放权交易市场、CCER交易市场抵销机制 ü 碳市场功能定位、碳金融创新实践 ü 国内碳市场自愿减排抵销机制设计、碳金融创新工具 ü 碳金融创新实践案例分享 |
ü 地方政府碳管理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ü 企业碳管理体系建设的意义 ü EATNS碳管理体系标准组成(碳排放管理体系、碳交易管理体系、碳资产管理体系、碳中和管理体系) ü EATNS碳管理体系的作用与服务实践 |
模块四:碳·金融 |
|
课程09:绿色金融、碳金融与转型金融 |
课程10:企业ESG与绿色投融资策略演化 |
ü 金融零碳转型 ü 气候金融权益与普惠金融的调整 ü 碳金融主要规则与碳产品 ü 碳基金投资 ü 主要绿色金融产品及其未来趋势 |
ü 全球环境治理的基本框架 ü 从《萨斯班法案》到巴塞尔协议III ü 价值投资的困境和创新ESG ü 可能的投资趋势:资本市场和碳汇交易市场联动 |
模块五:碳·方案 |
|
课程11:企业更高质量推动“双碳“战略实施路径 |
课程12:碳中和与元宇宙双螺旋背景下企业竞争规则与核心竞争力重塑 |
ü 企业内部碳盘查 ü 设定双碳时间表和路线图 ü 推动企业双碳发展战略 ü 环境信息披露与绿色供应链 |
ü 企业运营的虚实同步——数字化逻辑建构 ü 经营决策的数据驱动——智能化算法搭建 ü 治理体系的转型升级——机制化创新赋能 ü 主体自治的场域构建——元宇宙体制进化 |
课程13:绿色智能供应链的战略、规划与运营 |
课程14:零碳建筑与零碳园区:创新与实践 |
ü “双碳”背景下绿色智能供应链发展 ü 供应链运营痛点分析 ü 绿色智能供应链战略分析 ü 绿色智能工业逻辑分析 ü 绿色智能供应链升级转型关键路径 ü 绿色智能供应链关键技术 |
ü 零碳建筑队能源企业、建筑企业带来的机遇与问题 ü 建筑零碳化中数据的作用 ü 零碳建筑的相关法律和补贴措施 ü 零碳园区的系统设计 ü 经典案例分析 |
选修课程 |
|
中国的碳中和之路、对“双碳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及系统思考、“双碳”目标下,企业 ESG (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建设、零碳中国与数字化转型、“光伏+”综合应用技术及发展、碳中和绿色技术应用等 |
|
标杆参访 |
|
学习期间,拟安排到以下部分标杆企业、交易所参访交流: 国家能源集团、施耐德、SAP、霍尼韦尔、LG、阿里巴巴集团、蚂蚁集团、吉利集团、协鑫集团、北京绿色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等(*具体将根据学员需求和各地防疫要求协调安排) |
|
2023 年进博会—— 中国国际经济管理技术高峰论坛 |
|
作为进博会四大高峰论坛之一的“中国国际经济管理技术高峰论 坛”由北京国际经济管理技术促进会、阿里云、华软资 本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 中国碳中和 50 人论坛、 中国国际 经济合作学会、北京国际经贸标准化促进会支持协办。围绕“绿色增长 零碳未来”这一主题,邀请政、学、企等各界代表共同参会。 会上,将邀请学员企业深度参与,力争每一位学员企业都有机会“亮相”进博会,这不仅是企业宣传的绝佳机会,也将是为期一年碳学习的 成果展示。 同时,现场将邀请多家媒体对企业学员进行采访与报道。 |
专题课程、标杆游学、导师辅导、主题沙龙/论坛等形式共创共享。
【拟邀师资】
1.黄 震: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
2.杜祥婉: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
3.金 涌:中国工程院院士
4.魏家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原副部长。
5.徐锭明: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
6.柴麒敏:生态环境部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主任。
7.胡 洁: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博导,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科技部中青年领军人才,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
8.黄海清: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事业群中国区总裁。
9.王广宇:华软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
10.李 泽:计然集团董事长。
11.朱 坤:协鑫科技副总裁。
12.赵长颖: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讲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上海交通大学中英国际低碳学院院长。
13.耿 涌: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经济学),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后评估特优获得者,生态环境部专业技术领军人才。
14.钱 锋:原国网英大碳资产管理公司首席碳科学家,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低碳减排专委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15.汪 军:资深碳管理咨询师、培训师,韩国碳市场专家,《碳 中和时代—未来40年财富大转移》作者。
16.宾 晖: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副总经理,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建设主要负责人。
17.赵 飞:中国中建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碳中和研究院负责人。
18.彭俊松:SAP中国首席数字官和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中国数字经济百人会执委、中德政府合作智能制造及生产过程网络化专家组成员。
19.王乃祥: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姚志祥: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总经济师。
【适宜对象】
已经或即将纳入全国碳排放管控行业的企业高级管理人员;
新能源、制造业等行业中小企业及金融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等;
致力于服务“双碳”,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各类专业服务机构高级管理人员;
其他关注中国碳市场及绿色低碳发展发展的各界人士。
【学习计划】
学习周期:学制1年,每1.5个月集中学习2天;
研修地点:以上海交大徐汇、长宁校区为主,其他区域标杆游学相结合;
【研修证书】
学员参加完全部项目学习,可获得上海交通大学非学历教育结业证书
【项目费用】
研修费用:98,000元/人,含培训费、讲义费、教务费等
【报名时间、地点、联系方式】
联系人:袁老师
电 话:021-61675370
邮 箱:yuanjingni@sjtu.edu.cn
地 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是否涉外】
否
注:
本项目为非学历、非学位项目。
学校项目认证:http://fxl.sjtu.edu.cn/
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拥有对本招生简章的解释权,保留对本招生简章调整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