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学院概况>学院新闻>绿智融合 赋能新质 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论坛暨2024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绿智融合 赋能新质 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论坛暨2024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颁奖典礼成功举办

责任编辑:

1215日,为助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创业湾区,加速一流高校科创团队与新质生产力前沿领域科创企业及金融机构的产融结合,探索贯通创新策源“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融合之路,由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主办的“绿智融合 赋能新质”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论坛暨2024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颁奖典礼在大零号湾科创大厦大零号湾会议中心举行。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周承,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樊春海,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常委、统战部长,2024 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评委会主席张卫刚,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专项办公室主任、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上海大零号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柳宁,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副主任(副院长)王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党校常务副校长、培训中心主任李立,协鑫集团培训中心执行校长官同良,上海大零号湾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徐亚云,上海交通大学全球创新研究院产融创新智库研究中心专家、上海金融业联合会金融人才专委会课题研究总监刘杰,中国经营连锁协会人才发展委员会终身名誉主任包小阳,上海市委组织部人才发展服务中心仇蔚华,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党委书记李昕荣等出席论坛。近300金融、能源、信息、医疗等行业翘楚共赴盛会,就绿色生物制造创新,大零号湾建设发展、产融创新智库建设、科技产业创新人才培养、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等主题进行深入解读和探讨。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全球创新研究院院长、上海市闵行区政协副主席胡洁主持论坛。


周承在致辞中,代表上海交大向出席此次论坛的领导和嘉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首先全面阐述了大零号湾的发展历程和交大的积极参与。他表示,上海交通大学作为推进大零号湾发展的核心引擎,重点打造一体两翼一方面聚焦上海市先导产业、未来产业,依托优势学科,携手行业领军企业,在大零号湾建设了一批面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新型研发平台另一方面,开展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改革试点,充分释放成果转化活力。未来,上海交通大学将把“大零号湾”作为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基金链深度融合的关键平台,努力担当“大零号湾”建设的“策源之源”。


樊春海作《合成创造未来:合成生物学带来的新机遇》主题报告。他表示,合成科学是分子创制的核心和基础。随着化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发展与技术进步,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之间出现由点到面的快速融合和相互促进的趋势,为合成科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机遇。他指出,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利用生物组织或生物体进行大规模物质加工与物质转化,是一种以生物技术为核心的先进生产方式,也是提升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制造将引领“第四次工业革命”。他向大家展示了AI赋能的合成生物学在三大生命物质合成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并展望了合成科学未来新趋势。


柳宁作《“大零号湾” 建设情况汇报》主题报告。他从建设背景、发展现状和建设愿景等方面详细分享了“大零号湾”的重大机遇与重要使命。他表示,大零号湾的目标是打造世界级科创湾区。为破解“不想转、不敢转、不能转”难题,上海交通大学率先全面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改革试点,建成成果转化“一门式”行政管理服务体系,构建灵活多样的成果转化模式,协同学校各有关部处制订配套保障政策。目前,“大零号湾”区域内共集聚硬科技企业4000余家,其中交大系“教师圈”、“校友圈”、“朋友圈”科创企业占比高达60%。同时,他还介绍了“大零号湾一公里孵化器”、“大零号湾”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重要推进举措。


2024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颁奖典礼在论坛期间圆满举办,张卫刚作为评委会主席发表致辞。他表示,加快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党和国家立足民族复兴伟业和国家发展大局作出的重要部署,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支撑。全球创新研究院新设立产融创新智库中心,在这一背景下开展2024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评选表彰工作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他厘清了评选规则和范围,对获奖组织和个人致以诚挚的祝贺。此次奖项评选盘点了2024年我国优秀企业、金融行业与高校智慧高度融合的智库建设成果,深度展示了产融智库建设的先进经验,表彰了对产融创新智库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单位。


随后,举行第一轮颁奖。张卫刚、胡洁向获奖单位颁发“价值引领奖”。


王锴作《产融创新智库建设分享》主题报告。他回顾了建行研修中心的建设历程,表示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围绕“服务战略、赋能员工,建言国家、造福社会”的使命追求,打造全行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教育学习培训和智库研究机构。他介绍了智库建设经验,表示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汇聚国内外智库,服务国家战略,践行内涵式发展,做好推动者;赋能员工,全周期培养,全方位育人;坚持价值创造,增强业务互通互融,使教育培训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为战略发展出思路,为战略落地出行动。未来,建行研修中心(研究院)将继续积极落实中央政策导向,聚焦金融五篇大文章,为加强金融智库建设,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体系继续努力。




随后,举行第二轮颁奖。柳宁向获奖单位颁发“产业创新奖”。徐亚云向获奖单位颁发“科技创新奖”。刘杰向获奖单位颁发“管理创新奖”。包小阳向获奖单位颁发“设计创新奖”。


李立作《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从上海交大走出的红色航空工程师和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的情况。随后,他详细讲解了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他表示,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非常重视创新人才培养,根据技术人才成长规律,贯穿人才成长的各个阶段,为不同年龄、不同阶段的技术人才指定针对性的培养计划。每个计划都有特定的目标定位、面向对象和重点举措,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形成了完整的创新人才教育培训体系,为提高校企合作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育具有强烈使命感、强大内驱力的优秀创新人才,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而不断拼搏。



随后,举行第三轮颁奖。仇蔚华向获奖个人颁发“匠心独具人物奖”。李昕荣向获奖个人颁发“饮水思源校友奖”。


官同良作《打造赋能型人才团队,引领产业创新发展——协鑫集团的实践与成效》主题报告。他首先介绍了协鑫集团的发展历程和产业链布局。在“双碳”目标指引下,2021年协鑫正式提出“三大协鑫”战略:科技协鑫、数字协鑫、绿色协鑫。集团将科技作为协鑫的“第一能源”,把企业建在数字的土壤上,把绿色能源带进生活。协鑫培训中心通过三大方向与十二个学科,构建起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造多功能教学平台,对员工进行全生命周期培养和任务课题式培养。集团与上海交大紧密合作,组建企业级专家智库,助力人才培养,探索研产学融合,通过科技引领、数字赋能,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笃行可持续发展之道,构建商责同行的新能源生态。


胡洁作《绿智融合赋能新质生产力创新发展》主题报告。首先,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他提出全球创新研究院的发展战略,并以“双碳板块”、“新能源板块”的院长工程为例,诠释了创新驱动发展的4.0解决方案。然后,以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为主线,他阐述了两者融合发展的创新路径。最后,他对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做了展望。他倡议通过产融结合和产教融合,实现科技创新驱动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同绿色化的深度融合,形成绿智产业智库,最终构建全球绿智产融创新解决方案。


15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培训中心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15日下午,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论坛四场分论坛活动在大零号湾和交大长宁校区同步举行,围绕医疗创新与大健康、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发展、绿色环保与ESG、中外教育交流与跨学科创新人才培养等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此次“绿智融合 赋能新质”上海交通大学大零号湾论坛暨2024年度产融创新智库建设颁奖典礼在校友企业的积极参与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下,分享智慧、共话繁荣,取得圆满成功。未来,全球创新研究院将进一步发挥平台优势,充分利用优秀企业和金融行业智库建设成果,努力为“大零号湾”科技创新贡献交大智慧,为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奋楫扬帆,破浪笃行。




联系我们

电话:021-62932920(非学历教育咨询)52385348(学历教育收尾咨询)

邮箱:lec@sjtu.edu.cn(院长信箱) nec@sjtu.edu.cn(学历教育收尾咨询)

地址:上海市长宁区法华镇路535号

关注我们
服务社会
终身学习
创新发展
学历教育入口